河南省考的行测考试里,言语理解部分对成语的考查占比不小,而近义成语的辨析又是其中的重难点。熟练掌握近义成语的对比考点,能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快速破题,提升成绩。豫江公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,许多考生在这方面存在困惑,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梳理相关内容。
不少近义成语,看似意思相近,实则侧重点有所不同。像“画饼充饥” 与 “望梅止渴”,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味。但 “画饼充饥” 侧重于用根本无法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难题;“望梅止渴” 则更侧重于凭借对未来的憧憬来慰藉人心。做题时,需依据语境仔细斟酌,精准选用。
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、贬义与中性。比如“殚精竭虑”,是指用尽心思,属于褒义词,常用来形容正面积极的行为;而 “处心积虑”,表示蓄谋已久,带有贬义色彩,用于描述不良企图。在考试中,结合句子的感情倾向,能快速排除不符合语境的选项。
有些近义成语在语义程度上存在差异。以“信口开河” 和 “信口雌黄” 为例,二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,不过 “信口雌黄” 中,“雌黄” 在古代可用于修改字迹,所以该成语有歪曲事实、随意掩盖真相的含义,语义比 “信口开河” 更重。面对这类成语,要依据语境中事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,恰当选择。
不同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。“汗牛充栋” 只能用来形容藏书数量极多;“豆蔻年华” 专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;“美轮美奂” 一般用于形容房屋等建筑物高大美观,不能用于形容舞台等其他事物。在做题时,务必留意成语与所描述对象是否匹配。
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,比如主语、谓语、宾语等。“龙飞凤舞” 既可以作谓语,描述书法笔势有力、灵活舒展,如 “他的书法龙飞凤舞”;也能作定语,像 “这是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”。了解成语的语法功能,有助于准确判断其在句子中的使用是否正确。
部分成语有固定的搭配习惯。“司空见惯” 常与 “现象”“事情” 等搭配,如 “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”;“相提并论” 一般用于否定句中,像 “二者不可相提并论”。掌握这些搭配习惯,能避免在答题时出错。
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成语,许多成语的实际含义与字面相差甚远。“差强人意”,其真实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,并非让人不满意;“不刊之论” 指的是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,并非不能刊登的文章。所以,考生要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,防止望文生义。
知晓成语的起源和典故,能更好地把握其含义与用法。“负荆请罪” 源于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,用来表示主动向人认错、道歉,给自己严厉责罚。通过了解这类背景知识,能加深对成语的理解,在考试中灵活运用。
在河南省考备考过程中,熟练掌握近义成语的八大对比考点,对提升言语理解部分的成绩至关重要。豫江公考将持续为大家提供实用的备考知识与技巧,助力各位考生成功上岸,实现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