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DP和GNP在考试中的区别怎么记?

豫江公考
2025-07-29

河南省考行测常识和资料分析中,GDP 与 GNP 是高频考点,二者概念相近易混淆。豫江公考作为专注河南本土公考辅导的机构,深知掌握高效记忆方法对突破这类考点的重要性。以下从核心区别、记忆技巧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,教你快速区分并牢记二者差异。


一、抓准概念核心:“地域” 与 “国民” 的本质区别


GDP(国内生产总值)的核心是 “地域范围”,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(通常为一年),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。简单说,只要是在河南境内生产的产品,无论生产者是河南本地人还是外省人,其价值都计入河南的 GDP。

GNP(国民生产总值)的核心是 “国民身份”,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,所有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。比如河南人在省外开办企业产生的价值,需计入河南的 GNP;而外省人在河南的生产成果,则不计入河南的 GNP。

记住“GDP 看地域,GNP 看国民” 这一核心,就能从根本上区分二者。


二、用“场景联想” 强化记忆:结合生活实例固化认知


结合河南本地场景联想,能让记忆更深刻。

若想记牢 GDP 的 “地域属性”,可联想 “郑州航空港区的生产数据”—— 港区内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资企业,只要在港区内生产的手机、电子配件等产品,其产值都属于河南 GDP 的统计范围。

若想记牢 GNP 的 “国民属性”,可联想 “河南籍企业家在省外的投资”—— 比如河南人在上海开的食品加工厂,其创造的价值虽计入上海的 GDP,却要纳入河南的 GNP 统计。

通过这种“本地场景 + 概念对应” 的方式,能快速在大脑中建立二者的区别标签。


三、聚焦考试考点:用“关键词法” 应对真题陷阱


河南省考对二者的考查,常以“判断统计范围” 的形式出现,需警惕两个陷阱:

一是“时间陷阱”,二者均统计 “最终产品”,中间产品(如汽车零件)不计入,避免重复计算。记忆时可标注 “最终产品 = 直接用于消费或投资的产品”。

二是“范围陷阱”,考题可能用 “某省在海外的企业产值” 干扰判断,此时只需套用 “GNP 看国民” 原则 —— 该产值属于该省 GNP,而非 GDP。

做题时先圈出题干中的“地域词”(如 “河南省内”)或 “国民词”(如 “河南籍公民”),再对应概念核心,就能快速锁定答案。

GDP和GNP在考试中的区别怎么记?


掌握 GDP 与 GNP 的区别,关键在抓准核心属性并结合场景记忆。豫江公考建议考生在练习时,多结合河南本地经济案例强化理解,通过真题演练固化记忆,避免在考场上因概念混淆丢分。记住核心逻辑后,这类考点就能从“易错题” 变为 “送分题”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