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写的对策是否存在"假大空"问题?

豫江公考
2025-07-18

河南省考答题中,对策的“假大空” 是常见失分点,优质对策需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豫江公考在辅导中始终以“落地性” 为核心设计对策,有效规避这一问题。


一、紧扣河南地域实际,拒绝泛化表述


对策若脱离地域特征,易陷入“假大空”。针对 “乡村产业振兴”,提出 “依托河南粮食主产区优势,发展小麦深加工产业链”,比笼统的 “发展特色产业” 更具体。结合河南的农业基础,进一步细化为 “在豫东小麦主产区建设标准化加工基地,联合当地面粉企业开发全麦面包、膳食纤维等产品”,并关联 “豫企出海” 政策,建议 “通过跨境电商将深加工产品推向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市场”。这种扎根河南实际的对策,既有地域辨识度,又有实施路径。


二、明确实施步骤,避免模糊表述


“假大空” 的对策往往缺乏操作细节,而具体步骤能让对策落地。例如针对 “基层文化服务提升”,不只用 “丰富文化活动” 概括,而是细化为 “分三步推进:第一步,在周口、商丘等农业大市的行政村设立‘文化带头人’,由村干部或返乡青年担任;第二步,结合豫剧、曲剧等本土剧种,每月组织 1 次‘戏曲下乡’;第三步,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‘农家书屋’,定期更新种植技术、法律常识类书籍”。每个步骤明确主体、内容和频次,让对策可执行、可检验。


三、关联岗位场景,强化务实导向


对策需贴合公职岗位的工作逻辑,避免脱离实际。在“基层治理” 相关题目中,提出 “推广‘村民议事会’制度” 时,结合河南农村特点补充 “议事会成员包含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、乡贤等,每月在村文化广场召开,议题提前 3 天通过村广播公示,决议由村两委监督落实”。这种设计参照河南村级组织的运作模式,明确参与主体、流程和监督机制,符合基层工作实际,而非停留在 “完善治理机制” 的抽象层面。

你写的对策是否存在"假大空"问题?


判断对策是否“假大空”,关键看是否有地域锚点、实施步骤和岗位关联。豫江公考始终以这三个标准打磨对策,确保每一条建议都能对接河南的实际需求。希望考生在答题中借鉴这种思路,让对策真正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河南省考中脱颖而出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